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定点医疗机构 生氏祖传正骨术

节假日不休息预约电话:0632-5032888   
新闻资讯 >>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 健康教育 > 详细内容

中药怎么喝

更新时间:2025-09-09

一、服药时间


1.饭前服:一般指饭前30-60分钟服药,此服法利于药物吸收,如补益类中药,空腹时胃肠道无食物,药物能更好地被吸收发挥作用,对于脾胃功能较好、无特殊胃肠道不适的人群较为适宜,但对于脾胃虚弱者可能会有一定刺激,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。儿童由于脾胃功能相对较弱,饭前服药需谨慎,若有胃肠道反应可适当调整服药时间。


2.饭后服:饭后15-30分钟服药,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,大多数中药都可饭后服,尤其适用于胃肠道功能较弱或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。对于儿童来说,饭后服药能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的不良影响,不过仍需关注儿童服药后的反应。


3.睡前服:一般指睡前15-30分钟服药,如安神类中药,可帮助入睡。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,睡前服药需注意药物剂量和种类,避免因药物作用导致夜间不适或影响睡眠质量。儿童睡前服药更要谨慎,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,防止出现意外情况。


二、服药剂量


1.成人剂量:一般中药汤剂成人一次服用150-200毫升左右,每日1-2剂,每剂分2-3次服用。但具体剂量会根据病情、药物性质等有所不同,比如病情较重者可能剂量会适当增加,而药性较猛的药物剂量会相对谨慎控制。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成人,如肝肾功能不全者,需根据肝肾功能情况调整剂量,避免加重肝肾功能负担。


2.儿童剂量:儿童剂量通常按体重或年龄计算,一般新生儿用药量为成人的1/6,婴儿为1/3,幼儿为1/2,学龄儿童为2/3或接近成人量。但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,各器官功能尚未完善,用药剂量必须严格遵循医生建议,避免自行增减剂量,同时要考虑儿童的生活方式,如饮食、运动等对药物代谢的影响。


三、服药温度


1.温服:一般中药汤剂多采用温服,温度在30-37℃左右。温服可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,利于药物吸收和发挥作用,大多数人群都适合温服中药。对于老年人和儿童,温服能更好地保护胃肠道功能,避免因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胃肠道不适。


2.热服:某些解表药需热服,且服药后可适当喝些热水、粥等,以助药力发汗,一般温度在37-40℃左右。但热服时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,防止烫伤,热服适用于风寒感冒等需要发汗解表的情况,但对于有内热或胃肠道敏感的人群需谨慎使用。


3.冷服:一些清热解毒的药液可冷服,温度在10-15℃左右,如夏季发热患者服用的清热药液。冷服能增强清热解毒的效果,但对于脾胃虚寒者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,需根据个体脾胃状况选择是否冷服。

(编辑:admin)

版权所有 Copyright滕州市姜屯镇前李店中医正骨院 网站优化技术支持:万维网络科技

特别提醒:本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,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。